新闻动态Banner

+行业新闻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 > 领势“芯”聚变,一场LED显示高集成化变革的行业盛宴

领势“芯”聚变,一场LED显示高集成化变革的行业盛宴

2025-05-07 10:45:44


“裂变”与“聚变”,不仅仅是能量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,也是多数行业发展的恒定规律。每一次“裂变”与“聚变”式的科技发展,总能引发起一场规模性的革命。高集成化的芯片专业技术,则正是一场LED显示技术的“聚变”革命,让LED显示行业进行“脱胎换骨”式的智能化、轻量化发展,激发一次全新的产业势能,让行业能够实现再一次的技术跃迁。

LED产业变革,从粗犷化迈向精细化的精工之路

LED显示产业的辉煌,起于高度自由化、模组化、便捷化的特性以及高对比、高色域、高锐度的显示效果,从“惊艳之色”到“自由随心”,独特的个性吸引了场景用户的关注,成为了能与LCD甚至与OLED一较高下的关键显示技术。

纵观LED产业发展变革,则是一场从“粗犷化”迈向“精细化”的精工之路。

最初的LED显示,粗犷且豪迈,以2.5以上间距的传统LED统治着市场,迅速占领街头转角、楼宇大厦、机场大屏等户外领地,似乎很难从这样一个“粗犷”的技术中,看到未来精细化发展的影子。液晶显示依旧占据着室内显示技术的主流。市场化的技术,让LED厂商进入到第一轮价格战。

20167月,长春希达发布了一款COB产品,进行产业破局,在对封装技术的改进加持下,LED显示屏间距进一步缩小,LED显示产业对于点间距的角逐,愈加激烈,雷曼、利亚德、艾比森等头部企业纷纷跟进,从P2.5P1.5,从P1.5P1.0LED百家争鸣的时代正式开启,冲击室内显示、电子标牌等显示领域。

 

Micro-LED技术发展史

为占领市场,头部企业则再次发力,希达、雷曼主推的COB LED显示,以及利亚德等企业主推的改良传统SMDMLED两大路线将LED显示产业进一步精细化,实现“微间距”,开启了室内LED显示的黄金年代,据TrendForce数据,全球LED微间距显示屏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2.51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4.14亿美元,预计2026年将达到14.54亿美元,2021-2026年的CAGR预计达到40.08%

同时,全新的LED技术也得到了政府各大部门的支持与关注。将Micro LED显示技术列为国家下一步科技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。

2020年,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提出,第三代半导体是其重要内容,项目涵盖新能源汽车、大数据应用、5G通讯、Micro LED显示等关键技术。20238月,工信部等四部门发布《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(2023-2035年)》中提出,研制Micro LED显示、激光显示、印刷显示等关键技术标准。

从常规LED、到小间距、到微间距。可以发现,LED的每一次迭代发展,都在向着精细化的标准发展,应用场景也逐步从“室外”拓展至“室内”、从“大场景”向“全域化”发展。

“室外”拓展至“室内”、从“大场景”向“全域化”,是大势所趋。如何实现全域场景应用的“精工化”?不仅仅是依靠灯珠间距的降低带来的更优质的效果体验,对于显示屏的功耗、温控技术,产品整体的精简设计、显示屏的稳定性,需要更全面的考量。实现LED商业化向LED艺术化的进一步发展。

IC三剑客到一颗芯的江湖,开启“芯”聚变

从效能之争、间距之争、渠道之争、封装之争,LED显示产业实现了一次次地洗牌。但是,我们不得不去关注的是,在LED显示行业争锋与发展的路上,在高集成化芯片出现之前,对于LED芯片技术的发展,很少有让人“眼前一亮”的跃迁发展。

而在高集成化芯片革命之前,LED显示行业的“内忧外患”早已存在。

LED显示达到高峰时刻,产业迅速“裂变”成为红海,“价格战”内卷,低技术者,拼接“极致成本”从品质到价格上的双下滑战略,保证自身拥有足以生存的能力;高技术者,拥有稳定的技术拥护者,不愁客户,但面临行业过于内卷,也不得不让利。

同时,美国对中国LED产品加征的关税,已使出口单价同比上涨12%,“卷王”们也纷纷表示“压力山大”。而在价格战之上,在本次InfoComm China 2025,我们也见到了部分头部企业的破局之法。

如洲明科技推出的星河UMini W0.9系列,采用共阴驱动技术,降低功耗,打造“冷屏”体验,而其薄至1mm的星钻系列Upanel AM,更能实现36℃体感冰屏;利亚德推出了NEW MG Micro 0.9冷屏系列,模组搭载超低功耗驱动IC,功耗较传统SMD降低三倍;雷曼光电采用COB封装技术和原创PSE节能冷屏技术,较同类型产品节能50%

不得不说,低耗节能,是自LED显示产业发展以来,持续不变的主题。但对于使用场景来看,我们还想看到更多产品展示上的“惊艳之举”。

如果仅仅是功耗上的降低,我们不能称之为一场“革命”。高集成化芯片,不仅仅可以极大实现功耗降低,还能从产品的稳定性、设计的美观性、性能的卓越性进行全面迭代化升级。从内而外,将芯片进行“脱胎换骨”式的变革与定义。芯片性能与结构的迭代,也将带来后续LED产品更多的可能性。

何为高集成化芯片?在传统的LED芯片中,通常采取分离式方案,由控制系统、恒流源IC、行扫描“IC三剑客”组成,“三剑合璧”才能点亮一块LED显示屏,任何一个环节错误,都将让一块LED无法正常点亮或者亮屏异常。《2023 Micro-LED产业技术洞察白皮书》数据表明,超过半数LED显示屏故障源自信号传输链路的复杂性。

高集成化芯片融合了控制系统、恒流源IC、行扫描IC于一体,将所有性能融合在一块小小的芯片上,既能轻松实现“芯片三剑客”的威能,且拥有更低延迟、更小功耗、更轻量化、美观化、智能化的体验。

据行业专家分析,高集成化芯片诞生与应用,实现了LED显示行业至少三大价值的升维:其一,突破传统技术路径限制,采用集成架构实现能效提升;其二,通过算法优化形成动态自适应调节系统,构建起行业领先的差异化竞争壁垒;其三,此次技术迭代不仅重塑了显示控制领域的技术标准,更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用的创新范式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国际科技战、贸易战的加剧,任何一项底层技术的发展,都不可多得,LED芯片突破性的表现,也标志着国产显示控制芯片已进入专业级应用深水区。让中国在全球的LED显示生态中,实现了“遥遥领先”。

尽管在这场LED显示高集成芯片革命中,领航者们率先出发,但随着市场发展与技术创新,后来者将不断出现,唯有不断进行技术的改进延伸,才能始终保持自己的引领者地位,对于在红海拼搏的LED企业,也必然要首先脱离“卷王之争”,依靠核心的创新技术应用,才能实现更长远发展。

改进型技术常见,革命性技术则是数十年难遇,高集成芯片技术引领的行业变革,也才刚刚开始。一场技术的“聚变”革命,将会在行业内的企业进行裂变,实现快速发展。AI大数据的时代,集成化是大势所趋,在有限的空间承载更多的内容,高集成化芯片走出了关键一步,未来的智能化延伸与拓展,值得我们期待与追踪。